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光绪十一年(1885年)逝世,享年74岁。纵观左宗棠的一生,比较一致的评价是:有功有过。功主要是力排众议,坚持进兵新疆,从沙俄、英国及其傀儡阿古柏手里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尊严,保持了领土完整。当时,对要不要新疆,争议激烈。北洋大臣李鸿章认为:“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事时岁需兵费二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以为不便。”坚决主张放弃新疆。而左宗棠认为:“关陇新平,不及时规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坚决主张西进,收复新疆。在此关键时刻,由于全国人民舆论的压力,军机大臣文祥支持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清朝廷于光绪元年(1875—年)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夏天左宗棠从甘肃酒泉出发,进军新疆,让士兵抬着一口棺材随行,显示了不获全胜决不生还的决心。左宗棠挥戈西指,分三路出击,阿古伯战败自杀。1878年天山南北除伊犁地区外,均告克服,从而打乱了英国、沙俄侵略我国西北地区企图分割中国领土的阴谋。很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于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左宗棠仕途直至入阁拜相,曾国藩是出力人士之一,然他却多次对曾国藩口诛笔伐,大骂其媚外卖国,草菅人命,故而交恶几十年。但当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在外交上与列强抗衡时,左宗棠亲率大军,陈兵压境,为曾纪泽推翻原订的卖国条约,重新收复失地做了军事上的保证。之后,又与曾纪泽结成爱国派的同盟。他不因人而事,而是以民族利益为根本。收复新疆,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理所当然地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王震将军生前讲:“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力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应该说左宗棠是一位推动历史进程发展的重要人物。
还有,他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积极兴办近代工业,如在福州建造船厂,在兰州办织呢局、军械所等。左宗棠还重视修路、栽树、办书院、设书局,在兰州创办试院。著名的绵延几千里的“左公柳”就是那时候栽的。有诗为证:“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进军新疆,光绪四年(1878年)杨昌濬调来甘肃,帮办军务,以后任陕甘总督。杨到甘肃以后,看到大道两旁杨柳成行,心有所感,写下了上面那首诗,题为《恭诵左公西行甘棠》。“甘棠”,是称颂地方官吏之有惠政于民者。所以说:左宗棠亦是位推动历史进程的西行甘棠者。左宗棠此人,文才也很好,善作楹联,宇也写得好。现在,在兰州书画市场上,他的一幅品相好的楹联,价在三、四万元以上。
左宗棠是同治五年(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的,先是忙于镇压西捻军,同治8年 (1869年),才在径川“受总督印”。同治11(1872年)年7月到达兰州,驻节总督衙门,就是现在的甘肃省人民政府和中共兰州市委那一片。
他在总督衙门的节园里,修了三个水池子,把黄河水引进来,经过沉淀,供军民饮用。他为此写了《饮和池记》,刻于碑石。左公讲:“用工万九千余,皆亲军力,未役一民也。”经费是他掏的,用工是其部队干的。左宗棠修此池,既考虑民饮,又考虑军事,如当年范仲淹在甘肃庆阳修“鹅池”一般。
同时,将水池旁的一建筑物命名为“澄清阁”,言其黄河水由浊变清之意。并题写了“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的楹联,悬挂其上,其意境高远,内涵深刻。清光绪5年(1879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凯旋兰州时,路过抚彝厅(今甘肃临泽)平彝堡,特地看望其部将陈善勇之兄陈善亨,为在收复新疆战役中英勇善战、壮烈殉国的陈善勇烈士家亲笔书联一副:“一抔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以昭示陈善勇的忠义、勇猛。横额“功在千秋”。左宗棠留在甘肃的墨迹很多,但是保留下的甚少。如今,在兰州碑林草圣阁刻有左宗棠写的“一抔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的楹联。这些艺术珍品的收集,多有赖于甘肃文化界著名人士流萤(生前为甘肃省人大副主任)同志奔走周旋,始得能保存于兰州碑林之中。今流萤先生已作古,为缅怀其对祖国文化艺术珍品收集保护所做的贡献,特撰文以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