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大的资本市场支撑和融资机制的调节功能。甘肃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但资本资源却比较丰富,按照党中央“三新一高”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资本市场,必须实现金融创新。本建议对当前我省金融机构的资本资源形式、形成渠道、规模效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归纳,并按照开放思维和借鉴学习的理念,列举了国外先进的资本市场模式、国内发达地区打造资本市场的做法和基本经验,作为我省决策资本市场问题的参考。
一、当前甘肃省的基本资本资源
要打造资本市场,首先要清楚甘肃的资本“家底”。从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一般性资本和资产指标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到目前甘肃大致的资本市场规模和结构组成。
1、金融资本。银行是金融业的基础。从2022年上半年甘肃银保监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资料可知,截至2021年末,甘肃全省银行业的总资产3.35万亿元。其中,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2.39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17万亿元,各项贷款和投资占资产的比例为80.56%,继续保持“贷差”状态。各种保险业资产总额1310.95亿元,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占比很低。
2、国营企业资本。国有企业资本构成最基本的政府资本来源。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国有企业共有1981户,其中规模以上国企471户,资产总量为19333.26亿元。但是,负债总额12829.97亿元,净资产为6503.29亿元。到2021年底,省属31户企业的资产总额为1.52万亿元。国有工业占比77%。
3、工业企业资产总量。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甘肃工业企业单位数有202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94个,位列全国第27名。甘肃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为1287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54.8亿元,同比增长8.9%,工业企业总资产排全国第27位。2021年,甘肃工业企业负债为7457.9亿元,占资产比重的57.92%,所有者权益为5418.4亿元,占资产比重的42.08%。
4、上市公司资本。根据中商情报网讯资料,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的A股上市企业共计33家,上市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26位,总市值共计3147.81亿元,平均为2.9亿元。除庆阳、张掖、定西、平凉、临夏、金昌、甘南等之外,甘肃省其他7个地级行政区均有企业在A股上市,其中兰州市上市企业数量最多,为20家。甘肃省暂无千亿级市值企业。在上市企业中方大炭素总市值位居第一,为411.81亿元。
5、准资本化市场。以上四个方面是可以用特定指标评价的资本量。目前,甘肃还有部分具有潜在状态的资本因素。主要有:一是拟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9月末,甘肃拟上市公司共有9家。兰州银行已过会;金徽矿业正在审核中;华邦建投、扶正药业、金昌宇恒镍网、华龙证券、甘肃银行、华建新材和定西高强等7家处于辅导期。二是新三板挂牌公司。截至2021年9月末,甘肃辖区有新三板挂牌公司29家,其中兰州市14家,白银市3家,定西市、酒泉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天水市各2家,武威市、张掖市、嘉峪关市、平凉市各1家。三是各地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拟准备操作上市的企业。
6、证券资本市场。目前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经营机构。截至2021年9月末,甘肃辖区有1家证券公司、110家证券分支机构。其中,证券分公司有23家,证券营业部有87家。客户托管资产总额1914.87亿元,证券资金账户数288.55万户。2021年1-9月,甘肃辖区内的证券分支机构实现证券交易额13953.27亿元、营业收入8.86亿元。二是期货经营机构。截至2021年9月末,甘肃辖区有1家期货公司、6家期货分支机构。客户权益总额7.63亿元,期货账户数1.70万户。2021年1-9月,辖区期货经营机构实现期货交易额5045.09亿元、营业收入2333.47万元。三是政府债券。2021年甘肃省共发行专项债券达674亿元。其中,安排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重点项目281.5亿元,民生领域项目202.3亿元,基础设施和经济领域项目115.6亿元,农林水利领域项目60.3亿元。此外,省财政厅还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186.6亿元。四是私募基金。截至2021年9月末,全省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并且注册地在甘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40家,备案的私募基金59只,基金净值总规模 178.07亿元。从注册地分布看,兰州市37家,天水市、白银市、张掖市各1家;从控股类型看,国有控股24家,自然人及其所控制民营企业控股14家,其他类型2家。
7、一般企业资本。根据甘肃省工商管理局的数据,到2020年底,甘肃累计注册企业约300.8万家。剔除各类关停企业后,甘肃目前存续在业的企业有187.1万家。在地区分布方面,甘肃除了金昌、嘉峪关、兰州等地区之外,其余各个城市的企业数量几乎相同。甘肃注册资本100万以内的企业有144.2万家,占比约77.07%。注册资本在100-500万的企业约有24.7万家,占比约13.24%。在所有存续在业的企业中,66.58%是个体工商户。
8、社会融资。社会融资属于民间资本。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甘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016亿元,同比增长为1.64亿元,比2015年的3441亿元增加575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为20亿元,企业债券为248亿元。人民币贷款1502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为10亿元。委托贷款为2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为32亿元,信托贷款为911亿元。
9、外汇市场。甘肃省的出口比较少,故而通过外汇节余补充国内投资缺口的能力比较低。2020年,全省外汇管理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占比达33%,行政审批事项现场办结率高达95%。开通外汇业务绿色通道,指导银行办理外汇业务1619.93万美元,累计为13家企业办理跨境融资4.6亿美元。积极推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帮助省内涉外企业获得78万美元出口应收账款融资。
10、资源资本化。从理论上说,所有可用于投资、股权和发展的资源都可能变成资本要素。但是,在这方面由于城乡资本市场层次比较低,资源资本化的效果比较差,只有部分资源可以通过市场途径变成投资。但是,从实践上分析,甘肃的资源资本化途经还的比较广泛的,比如城镇国有企业资产的“内部股权化”、出现居民合作投资中的简单股权、农村“三变改革”和“三地改革”等,但不可能影响全省资本市场的大局。
综合判断以上资本形成因素,再考虑资本的交叉存在以及负债情况,在这些资本当中可以用于资本市场操作的经营性资本总量大约在6-7万亿元。但在这些资本当中,真正能够形成投资的部分比较低,这是因为相当部分资本是固定资产、政府控制的债券中的相当部分要用于非资本投资项目、资源资本化的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剔除这些因素,目前,全省真正能够用于资本运作的资本、资产和资源大概在3-4万亿元。
二、我国不同区域打造资本市场的经验和启示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资本市场运作的基本模式是多种多样,但比较通用的资本运作模式主要有市场模式、政府模式和延伸模式等三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地方将撬动资本市场作为促进改革与发展主要政策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甘肃学习和借鉴。
1.广东模式。广东省的资本市场建设最先是靠外来资本,即来料加工,并由此建立外资引进机制,深圳和珠海两个特区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建立的;接着是启动民营资本,并支持民营资本兼并部分国有企业,由此撬动国有资本转型为多元化资本结构;最后是建立全方位的现代化资本市场。广州市和深圳市是我国比较早的规划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现在在广东省的中等城市以上城市中,基本都有金融中心和高层次的外资引进机制。在2000年的时候,广东主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后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2021年又提出建设五个“金融中心”,即:大湾区资产管理中心、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中心、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大湾区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和大湾区金融要素区域交易中心。截至2021年末,广东省A股上市企业共计764家,上市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1。
2.浙江模式。浙江省的资本市场建设是从民营小资本、小公司、小作坊开始的,私人资本非常灵活,民间融资市场很大,这是初期;到了中期,浙江省开始支持引进外资、鼓励民间资本融合、创办民营金融机构;到了2010年以后,浙江省的资本市场建设开始升级换代,资本运营开始向高层次、全开放、全世界延伸,建设“双中心”,浙江成为世界上民营资本运行效率最理想的地区之一。如果把浙江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大型专业市场带动企业成长”。2017年浙江省政府发布实施《浙江省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其目标是到2025年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00个。截至2021年末,浙江省A股上市公司总数为608家,总市值为8.08万亿元。
3.重庆模式。重庆市资本市场建设是由政府推动的。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经济证券化水平稳步提升。2018年8月28日,由重庆股转中心联合深圳市全景网络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西部并购路演中心在渝正式成立,由此,并购成为重庆市企业发展的重要加速器。另外,重庆股转中心自成立以来,激活市场融资功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为企业实现各类融资超千亿元。2020年,重庆市的资本市场又开始升级,政府积极推动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成渝地区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到2021年底,重庆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已达80家。
4.西安模式。西安市的主要经验是打造高层次金融中心。2020年,中国内地共有12个城市进入“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榜”,其中西部只有2个城市,就是成都市和西安市。西安市在2021年前后建设中国金融中心,现在已经开始提升级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的就是大手笔、高层次、高效率撬动资本市场,促进实体发展,为产业和企业融资。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2020年的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069.98亿元,列副省级城市第7位,五年年均增速7.7%,占GDP的比重达到10.99%,金融业如今已成为西安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截至2021年底,西安市有50家上市公司。
5、云南模式。云南省的资本市场打造,主要是培育上市公司和培育文化旅游资本市场。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推进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截至2021年5月末,云南省共有上市公司40家,上市公司家数在全国排名第21位,总股本663.75亿股,总市值10515.48亿元。截至2021年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67.18亿元,同比增长2.43%。另外,云南省有大量优质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小矿区等,都有变成资本的可能性。
总结以上几个发达地区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一是领导重视和政府大力支持,将打造资本市场作为创新融资机制的主要内容。二是规划到位、目标明确,广东和浙江等地区在资本市场建设上,都有充分的规划和步骤安排,普遍选择“从简到繁、从内到外、从小到大”的发展策略,逐步从区域金融中心升级为国家金融中心、再发展到国际金融中心。三是资本市场内外链条接通,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同时调动,产业链与资本链相互全面融通。四是做大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是资本市场建设和通过资本市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企业集群是资本集群最佳的伙伴。五是争取更多的上市公司,促进大范围资本运作和社会融资。六是资本市场与园区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在现阶段,企业必须形成集群并集中到园区,资本也需要聚集,二者之间是互为前提和条件的关系。
三、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
比照我国发达地区和发达城市资本市场建设、引进外资银行的做法和经验,甘肃的资本市场建设明显滞后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资本的特性和运行规律认识不足,对打造资本市场和撬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估计不足,对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性不高;二是资本运作的方式方法不多,特别是在引进外资和启动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方面办法不多;三是资本市场形成的基础不充分,大中型企业太少;四是对大中城市金融中心的建设不重视,金融平台的层次不高,融资效率有限;五是对于中长期融资市场建设的规划考虑比较少,资本市场的区域布局工作与实际需要之间有差距。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基本思路
建立甘肃特色的资本市场,必须坚持如下基本思路:一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资本特性和资本规律的重要论述,从战略意义上把握打造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二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尤其是我国发达地区、发达城市构建资本市场的做法和先进经验,特别是要借鉴重庆、成都和西安这些西部先进城市的经验;三要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摸清甘肃资本形成渠道和资本形成的可行性,摸清甘肃的资本家底,对资本总量、可盘活资本量等进行分类;四要正视甘肃各地经济发展和融资环境的层次性和结构性,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区建设的原则;五要将甘肃资本市场建设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新的战略思路紧密结合起来,将打造资本市场作为实施“四强”行动、实现经济发展争先进位的主要举措。
(二)战略布局
结合我们对甘肃各地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和条件,打造甘肃资本市场,提升融资层次,必须做好资本市场的空间布局。
1.兰州(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大中城市是外资银行进入的首选目标,为此,我省的金融开放重点要突出兰州市先行先试的原则。兰州市聚集了甘肃省75%的技术人才、50%的规模以上企业、50%以上商贸和物流等,交通和信息条件非常优越。兰州市规划建设全省的金融中心,在布局上沿黄河干流两岸最理想,规模比较大,银行分布比较集中,能够集中兰州市大多数银行的营业部和接受外资银行落地,形成银行集群成长区(带)。在金融中心的基础上,打造兰州资本市场的基本架构,使之成为甘肃引进外资银行和撬动资本运行的核心城市。兰州金融中心既要负责兰州市打造兰州都市经济圈的资本市场功能,支持特大城市建设,而且要能够带动全省资本市场的发展。
2.嘉峪关区域金融中心。考虑到“丝绸之路”走向与甘肃河西走廊的完全融合状态,再考虑城市现有经济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甘肃选择在嘉峪关市规划建设西端区域金融中心比较合适。嘉峪关市既有经济实力,人均GDP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第一,2021年人均超过16000美元。同时,嘉峪关市有中国20大钢铁企业之一的酒钢集团公司,还有中国西部钢铁债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有基础。另外,距离敦煌国际文化名城非常近,东西和南北交通条件都非常优越。在嘉峪关设立甘肃省级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功能包括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融资大平台、进出口大撬板、文化交流主渠道。
3.陇东区域金融中心。在东端选择庆阳市比较合适。庆阳市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885.27 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 416.41 亿元,占到47%,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地级市第2位,仅次于榆林市。将来随着石油、煤炭资源的大开发,可以很快成长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国家绿色能源基地。所以,在庆阳市规划建设甘肃东部的门户型、开放型、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比较合理。建议庆阳市政府考虑在西峰创办“甘肃陇东银行”,其主要功能在于:承担甘肃东部的区域资源开发、打造经济增长极、促进外向经济发展、引进外资银行、连接甘肃与中原的经济、技术、贸易和融资等功能。
4.其他布局和资本市场建设。除以上布局要点之外,规划建设甘肃资本市场,还要着重考虑如下因素:一是要区别城镇与农村。重点应该放在城镇,用城镇资本市场的率先发展来带动农村融资市场建设,在城镇帮助农村、工业帮助农业中,要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建设的援助作用。二是要区别外资市场与内资市场。建议将这两个方面同等对待,外资市场与内资市场、外资融资中心与内资融资中心的“两个中心”,要坚持“双循环”的发展思路,实现同步规划与建设。三是要对于一些特殊的区域,比如民族地区、边缘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政府采取更多的政策扶持,解决好启动和协助需要。
(三)战略重点
资本市场的分类非常复杂,交叉因素多。从甘肃实际条件、建立初级资本市场和方便操作等角度看,当前应在战略上特别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以构成区域资本市场的主体。
1.基建资本。重点要解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本运作问题,项目建设要按照资本规律进行运作。由于项目建设的投资来源非常复杂,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社会投资和外来投资等都有,很难用某一种资本(比如国有资本、私有资本等)的特性进行定性,只宜按照一般资本进行要求:一是基本建设投资按照公共项目、经营项目两大类进行,公共项目评价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经营项目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第一的原则;二是城镇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要充分考虑人口城镇化的大趋势,不宜只强调农村投资;三是凡是产业开发类投资一定要坚持市场导向和经济效益原则,保证不断提高基本建设项目的效率;四是所有投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目录的要求,尤其是政府与商人之间的投资项目一定要做好事前的论证和契约认定工作。
2.金融资本。主要包括银行资本和保险业方面的资本。资本市场的第一性就是逐利性,在资本市场中最直接的金融资本就是银行业、保险投资和合作基金。这些资金实质上就是经营货币的投资,所以必须作为资本市场的来源主体。对于这些资本:一是要坚持经济效益第一的原则,既要保证本金,又要争取更多利润,保证银行资本运行安全;二是金融资本要大力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的打造,支持恢复正常经济秩序和运行状态;三是金融资本也要聚集起来,形成金融中心和融资大平台,提升金融资本的综合投资能力;四是要培育绿色银行,延长融资链条,降低融资风险,普惠金融也要追求安全性;五是甘肃要突出考虑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问题,要尽快突破外资银行引进空白;六是要加强对各种资本市场运行的监督和正确引导。
3.企业资本。企业资本是明确的经营资本,虽然企业形成多种多样,比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户、上市企业、“三资企业”资本等,但从企业投资和资本运行的轨迹上考证,都属于资本范畴,都具有资本投资的特性。为此:一是要加快国有企业资本存量的混改,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实现企业投资多元化目的;二是企业资本投资要调整战略导向,向企业质量战略转型,大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组建企业集团,打造企业集群;三是要大力支持农村企业成长,企业资本要向农户组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向企业改组倾斜,支持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是要围绕特殊企业群体,比如科技企业、出口企业、装备企业等,选择适宜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向外发展,企业资本的投资和运营有利于做大做强企业集群。
4.民间资本。一般来说,如果资金被用来进行获利型投资,那就是资本了,这与是不是国有资本还是私人资本、大企业还是小公司等没有直接关系。2021年,甘肃省的各种银行的住户存款余额13580亿元,2021年1-10月,甘肃原保险保费合计收入424.71亿元,合计为14004.71亿元。再考虑的城乡居民家庭货币收入的消费节余、手持现金、家庭货币储备等,全省民间资金理论上能够用于投资的总量在2万亿元左右,实际能够用于资本投资的应该在1万亿元左右。由此看来,甘肃的民间资金实力不大,能够真正成为资本进行投资的比重不高。可以通过发展高层次的民营银行、小额信贷公司、互助基金会、合作投资项目等方式,进行市场投资。要鼓励和规范民营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本运营持续,严格管理民间私人借贷行为,保证民营资本的投资坚持规范化合法化基本方向。
5.引进资本。引入外资和外地投资是经济开放的启动器,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影响因素,我省引进的外资很少,总量只有60亿美元左右,平均每年1.2亿美元。外资不足既影响投资额,又影响引进先进的投资模式、管理机制和技术创新。为此,在打造资本市场的时候,必须将引资作为战略重点:一是彻底优化营商环境,剔除体制、机制和管理上不利于引资的成分,这需要政府在体制和管理上做大量工作;二是要总结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和“三资企业”的做法和经验,结合甘肃省情,制定详细的引资政策和规定;三是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发达城市在引资方面的做法、模式和经验,本文列举的几个代表性地区的做法有些对我省非常适用;四是要在引资战略上确定“抓大促小”的原则,即对国家、外资和外地的投资项目,要优先做好落地、配套和服务工作。
6.政府资本。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投资也要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合法化和合理化。针对目前工商政府投资和政府资金运行中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建设轻管理、重立项轻监督的情况,建议:一是不论是政府投资项目,还是政府公共项目,都要充分考虑经济规律和市场效果,按照“效率第一,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二是对国有企业资本,要主要采取混改的方式进行重组和盘活工作,甘肃国企资本要鼓励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三是对政府专门操作的公共投资项目、地方债券投资、BOTL类型的建设项目等,在保持政府投资的前提下尽量按照规范的资本运营方式来进行,对于政府投资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能够用作资本投资的,就不要用作资金投资;四是对按照政府要求进行的金融扶农贷款、财政扶农投资、社会援助投资等,都要按照契约制度的要求进行。
(四)对策选择
鉴于甘肃的特殊省情,打造资本市场要选择组合战略和措施。同时,还要着力培育甘肃资本市场的开放功能,依据现代化要求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管理机制。
1.选择组合发展战略。各市州、县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问题,将资本市场建设、融资中心建设、FDI、境外投资等,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决策的重点,作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作为经济政策调整的重点。要通过办学习班等方式,组织各级经济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资本特性、资本行为规律方面的重要论述。社会科学和智库工作机构,要抓紧进行相关的专题调查与研究,新闻媒体部门要进行必要的社会宣传,让相关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尽快掌握基本的资本知识,以便达到能够熟练策划和管理资本市场的目的。
2.加快培育上市公司。从国内外资本市场运行规律来看,资本市场建设和运行的主要领域是上市公司、股份公司、投资公司等,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等融资具有规模较大、方式规范、内外资同时进行、技术要求高、市场信誉度高等特点和优势。考虑到甘肃目前的上市公司和待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一是要在已经上市公司中考虑如何实现资本扩容目标的问题;二是增加上市公司的后备资源,扩大培养上市的企业数量,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做工作,争取上市指标;三是对于像甘南、临夏、定西、陇南等地区,要在政策上予以优待。
3.推进产业链与市场链高度融合。在当前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条件下打造资本市场,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要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在党的十九大以来的重大战略和政策,特别是要有利于构建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企业和产业的横向竞争力。为此,建议甘肃全面实施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用企业高质量发展保证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二者深度融合。对大中型企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质量和数量发展目标。争取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科技企业、外贸企业等在数量上有明显增加。
4.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开放性。资本市场的本性是开放和灵活,没有区域和国度界限。甘肃的某些地区和行业虽然条件比较差,但是,打造资本市场也要有国际思维和世界眼光。一是要通过引进外资创办“三资企业”来带动资本市场和融资机制开放化。二是加大对外地投资者的招商力度,引进外地投资盘活本地资本流动和资源开发。三是向国家积极申报专业自贸区。用自贸专区带动内外投资。比如,甘肃可以考虑申报有色冶金自贸专区、新材料自贸专区、芯片工业自贸专区、生物医药工业自贸专区。四是鼓励民族地区民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建立更多的集团性和跨国型企业,培育和提升向国外投资发展的能力。五是优势建筑企业积极向国外承包工程。
5.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管理制度。既要积极支持资本市场成长,盘活资本存量和流量,又要加强监督和引导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是对于重大资本项目,要认真吸收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做好项目可行性的论证工作;二是既要继续完善资本市场的进入制度,也要完善资本市场的退出制度,对资本进入与资本退出都要有完善的制度、政策规定和法规约束;三是对公募、私募基金投资,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尤其是要加强对私募资金市场的管理和规范。四是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督,要防止不法企业、不法企业主和管理者使用不正当资本运作工具,来扰乱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
执 笔:李含琳 省政府文史馆研究员、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