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新发展理念取得的现实成果,也是“双碳”目标下我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实现科技强生态的发展方向。
一、新能源发展现状
一是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甘肃省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河西地区,具有优越的开发条件。我省在全国风能技术开发量中,排名第四,拥有5.6亿千瓦的风能资源,随着低风速风机的普遍使用,我省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还将进一步提高。在光电技术开发量中,甘肃排名第五,拥有95亿千瓦光伏可开发资源,截至2022年底,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达3800万千瓦,同比增长31.2%,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3.8%,跃居全国第二,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新能源发电量557亿千瓦时,占比达28%,排名全国第二位。2022年,我省外送电量达5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240亿千瓦时,新能源外送电量占比42.77%,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
二是新能源就地消纳成效显著。通过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现代绿色高载能产业、积极推进源网荷储示范项目和大型工业企业绿色用能,全面提升就地消纳能力;通过对自备电厂调峰成本给予合理经济补偿,使其主动压减发电量;通过深入探索现有电站的调峰潜力,引导酒钢、兰铝、金川等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创建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新能源占比高、电源建设与电网调度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多类型“零碳”产业园;通过以绿电交易为引领,推动相关政策出台,加大对电力用户主动消费绿色电力的激励等,我省新能源就地消纳成效显著。
三是电网网架结构完善,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我省电网位于西北电网中心位置,是西北电网功率交换枢纽,境内最高电压等级±1100千伏,骨干网架为750/330千伏,承担着甘肃乃至西北区域能源电力资源大范围互济,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任务。目前高比例新能源微电网示范明显,地方政府积极落实园区工业生产负荷落地工作,覆盖全省主要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省际间电网互济有力。
二、新能源发展机遇及挑战
新能源是国家所需、甘肃能及的优势产业。在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我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同时也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大屏障,着力打造国家现代能源综合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战略通道,深度谋划布局,全面推进新能源产业大发力大发展势在必行。
一是探索从降低交叉补贴、加大电力外送、完善电力市场建设等方面合力推动电价因素下降,通过电价叠加扶持和试点工业园区供用电体制改革等措施,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实现企业用能成本显著降低,形成鲜明的高质量发展导向。
二是参与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各类企业和资本,需统筹谋划、慎重选择,在总体布局下合理配置资源,避免盲目开发投入,提高资本有效回报率。此外,挖掘产业潜力,谋划新能源装备制造、上游产品原料和上下游消纳产业发展,积极布局建设调峰电源和外送通道,培育新能源全产业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关联产业培育全新经济增长新动能。
三是“十四五”时期按照用电量年均增速5.1%测算,预计2025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由2020年的1390亿千瓦时增长至1810亿千瓦时,新增用电量不足以支撑全省新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基本目标。大规模电力外送还需要依托特高压直流工程,长三角、两江一湖虽然存在电力缺口,但周边青海、新疆、宁夏、陕西,甚至山西、东北三省都有强烈的电力外送意愿,受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仍需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持续推进“绿电外送”。
四是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亟需在储能领域有较大突破,积极推进储能关键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商业模式探索及政策体系构建,拓展氢能应用领域,鼓励风光储氢耦合发展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推动抽水蓄能、太阳能光热、电化学储能、氢能等方面走出储能商业化应用的新路子,实现低成本推广应用。
三、推动能源转型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几点建议
把我省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能源综合生产、储备、输出和战略联系的枢纽,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新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努力打造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推进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向特大型风电基地迈进,不断扩大金昌、张掖、武威等区域的风光电装机规模。积极探索以“光伏+沙漠治理”“光伏+矿区治理”“光伏+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多种模式,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土地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二是推动光热发电与风光电协同发展。开展光热核心装备技术研究,推动光热发电商业化应用,并继续深入完善光热资源调查评估工作。在资源丰富、建设条件优越的阿克塞、敦煌、瓜州、玉门、金塔等地,规划布局“光热+风光电”示范项目,提升光热对电网系统调峰能力,促进光热项目建设无补贴开发。
三是积极拓展氢能应用领域。加快电解水制氢试点的实施,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定“五位一体”的氢能产业园规划。为了推进钍基熔盐堆核能后续产业的发展,大力支持高温工业制氢设备和加氢催化制精细化学品的工艺,积极推广绿氢冶金和绿氢化工项目。此外,还应该探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情况。
四是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瞄准世界能源革命方向,挖掘新能源产业链中带动性强、发展后劲足的潜力赛道,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能动两手发力,将外引和内培相结合,推动发展提速加力,特别是实施招商引资突破行动,优先保障新能源重大招商项目要素供给,积极承接中东部新能源产业转移。培育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形成风机制造、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比较全面、完整的风光电装备制造业体系。
五是多途径促进新能源消纳。建立健全绿色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探索高载能企业减碳路径,积极支持酒钢、金川、白银、兰铝等大型工业企业通过新能源电量替代提高企业清洁能源消费占比。采用直购电交易模式,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吸引承接中东部地区现代高载能产业转移,增强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紧抓国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布局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的机遇,着力推进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项目,加快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开拓省外市场促进新能源消纳。
课题组成员:张婷婷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教授(执笔)
钱国权 省政府文史馆研究员、兰州城市学院教授